【追尋根源】劍橋大學:武漢最常見的新冠病毒 不是病毒的最原始類型
專家話
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指,武漢最常見的新冠肺炎病毒非最原始類型,反而在美國和澳洲採取的樣本中,較常見原始病毒類型。不過,專家指仍未能就病毒來源給予確切答案。
由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專家福斯特(Peter Forster)領導的新冠病毒基因系譜研究,有德國專家參與,研究刊於《美國科學院院刊》(PNAS)。
研究人員利用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3月初,在全球採集的病毒樣本繪製病毒基因組發展網絡,發現病毒在疫情初期於各地傳播時突變成3個分支(毒株),並以A、B、C作區別。
而三個分支的分布範圍並不相同。在武漢的蝙蝠中,發現最接近新冠病毒A類的感染人類病毒基因原型,但A類不是武漢的主要病毒類型。反而在美國和澳洲的感染者中大量發現,同類病毒也在武漢居住過的美國人中發現。
至於武漢的主要病毒類型為B型,也在東亞各國患者中普遍存在。研究人員更指,B類病株未有進一步變異,不會在東亞以外地區廣泛傳播。
C類屬歐洲流行的類型,採自中國的樣本未有發現,但有出現在新加坡、香港和南韓的樣本。
研究人員認為,變種的A類毒株與蝙蝠及穿山甲身上發現的病毒最近似、視為「爆發根源」;B類由A類衍生,C類則由B類衍生。
不過,福斯特承認,團隊只是分析了疫情早期的病例,病毒又有快速突變,難以整理出完整的病毒基因系譜,目前難以就病毒來源給予明確的答案。
你可能喜歡